观看《大家 顾方舟-使命的召唤》有感
2012年2月12日21:55,我收看了中央电视台十台播出的《大家 顾方舟-使命的召唤》栏目,作为生物所的工作人员,感触甚深。顾老为人类重大疾病的预防、人类健康一直在默默地奉献,为医学生物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每年的12月15日是世界强化免疫日,最早是联合国为消灭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而设立的。由于人是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唯一感染者,所以只要在儿童期接种疫苗,就能使人获得终生免疫。此病目前在大多数发达国家已经消灭,但在东南亚和非洲少数国家仍有流行。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我国大城市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景象:家长背着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孩子,奔走在各大医院之间,想给孩子把病治好,尽管屡屡失败,却不愿意放弃。正是这些家长以及孩子那绝望的眼神,让一个人痛心不已,并为之付出了一生的努力,他就是被称为“中国病毒学之父”的顾方舟。正是他和其他科研人员研制出的“脊髓灰活疫苗糖丸”,让无数中国孩子避免了致残。
l955年,江苏南通发生了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次脊髓灰质炎大流行,共发现麻痹型患者l680例,病死率27.75%,引起全世界的震惊。
1954年,美国学者J.Salk发明了用福尔马林把病毒杀死后制成的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俗称“死疫苗”),使用安全有效,但它阻断不了脊灰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而且生产成本很高,其免疫的持久性也不清楚;另一方面,苏联和美国也在联合研究减毒活疫苗(俗称“活疫苗”),取得初步成果,但国内外对活疫苗安全性存在争论。当时在苏联学习的顾老,根据我们国家的情况选择了减毒活疫苗。
1960年,一群医学工作者从北京背井离乡,进入到昆明西郊这片人迹罕至的山林,建设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当年34岁的顾方舟便是其中之一。 当时,昆明花红洞并没有成形的实验室,生活条件艰苦,还正赶上自然灾害,每天只能吃几两粮食,但重体力活、高强度脑力劳动却一天也不能停。培养细胞需要恒温室,顾方舟和几名电工自己建。没有冰库,他们把疫苗背到山下的肉制品厂去冷藏,有时候,有的疫苗要背上背下十几趟。就这样,他们白手起家,一步步把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建了起来,他们克服了所有的困难,迅速投入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为千千万万的儿童能够健康成长而付出了自己的心血。
1961年10月,周恩来总理视察了医学生物研究所。
顾老回忆:“我汇报说如果全国七岁以下小儿都能接种疫苗,就有希望在我国消灭脊髓灰质炎。总理高兴地说‘那太好了’!接着开玩笑说‘到那时你们岂不是要失业了’?我说不会,那时我们就去研究消灭别的疾病。总理看着我说:‘要有这个志气’!”
通过科研人员们的艰苦奋斗,在国家领导人的鼓励和支持下,1964年成功研制了三批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
刚刚研制出的疫苗样本,必须检测其安全性.几位科学家决定以身试药,顾老和同事们首先把疫苗服了下去,观察期过后一切正常。但是仅有成人的例子是不够的,必须在儿童的身上再次对其安全性进行确定。在陌生孩子身上做这样的试验,科研人员们是绝对不忍心的。无奈之下,大家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放在了自己的孩子身上,他们决定拿自己的孩子来测试疫苗的安全性。顾老也把疫苗给自己的大儿子服了。如果病毒疫苗不安全…… 这个后果谁都很清楚!在等待结果的日子里,很多研究人员不知道擦了多少眼泪。虽然有十足的把握,但顾方舟的心中也充满了心疼和忐忑。那段日子,也是顾老做父亲最细心的时候,孩子出去玩,他会远远望着,晚上孩子睡觉,他也会守在床边,等孩子睡着了,看起来很健康,他才会走到书桌前继续工作。这件事他一直瞒着妻子,他深深地知道,这件事情在一个母亲看来,是多么的不可原谅。每次同事们上班,都互相问着孩子们怎么样了-----每一位孩子,都牵系着大家的心。测试期慢慢过去,孩子都安全无事,证明疫苗是安全的,很多研究人员都喜极而泣。
看着电视,作为新一代的生物所人,热泪不止一次地涌出了眼眶,——— 我深深地感动于他们的大爱、他们的无私奉献与开拓创新精神!
1993年,全国性的糖丸普及喂服开始了,我国对脊髓灰质炎展开了最后的歼灭战。江泽民总书记给儿童喂服脊灰糖丸。随后,李鹏、朱榕基、温家宝等国家领导人都曾下到基层,给孩子们口服脊灰糖丸。2000年,在卫生部召开的会议上,国家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委员会宣布:中国已消灭本土的脊髓灰质炎!那一天,已经74岁高龄、满头白发的顾老激动得一夜未眠。至今,86岁高龄的顾老还一直致力于人类重大疾病的预防研究。
从顾老身上,我看到了以人类健康事业为己任,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生物所人的光辉形象。建所以来,生物所汇集了一批批具有团结、求实、创新、奉献精神的科学工作者,一直以来,他们在为新中国的儿童能够健康成长而辛勤努力。他们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将自己的一生默默地奉献给了生物所的事业。作为生物所人,我感到无比的光荣和自豪,我将继续以一颗求真务实的心,积极进取,继承前辈们吃苦耐劳、无私奉献、坚持不懈的精神,踏实工作,为人类的健康、中华民族的强盛而努力奋斗,将我一生的精力都投身于生物的事业,为生物所、为我国生物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奉献。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