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09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李鸿钧团队、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胡忠玉团队和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赵东阳团队合作开展轮状病毒灭活疫苗在中国健康青少年人群中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研究 2025年4月1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以下简称“生物所”)李鸿钧团队在《疫苗》杂志(Vaccines)发表了题为“Safety and Immunogenicity of a New Rotavirus-Inactivated Vaccine in the Chinese Adolescent Population: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查看更多 -
2025-05-04
2025年4月17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张寒团队在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 - Reviews on Cancer发表了题为“BTB domain and CNC homolog 2: A master regulator that controls immune response and cancer progression”的综述论文,系统梳理了转录因子BACH2在免疫细胞及癌症进展中的复杂生物学功能。 本论文围绕免疫调控失衡与癌症治疗的困境,从多维度探讨了BTB结构域与CNC同源物2(BACH2)在免疫与癌症调控中的作用。作为bZIP蛋白……查看更多 -
2025-05-04
2025年3月28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鲁帅尧团队、王佑春团队和孙强明团队合作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信号转导与靶向治疗)发表了“CHIKV mRNA vaccines encoding conserved structural/envelope proteins confer broad cross-lineage protection againstinfection”(编码基孔肯雅病毒保守结构蛋白/包膜蛋白的mRNA疫苗具有谱系间交叉反应性并提供抗感染保护)的研究论文。报道了使用基孔肯雅病毒(CHIKV)保守结构蛋……查看更多 -
2024-11-20
类病毒是已知的最小的传染性病原体,最初是在植物中发现的,但迄今还未在动物中发现。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新突发传染病研究中心胡云章团队与云南省肿瘤医院李文亮团队及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刘长宁团队合作,使用了一种无参考的计算机算法[1,2],在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发现了一个新型类病毒样环状RNA,认为它是一种哺乳动物的类病毒,将其命名为结直肠癌相关类病毒(colorectal cancer-associated viroid,CCAV)。这是首次在人体中鉴定出一种尚未发现的类病毒。 相关研究结果于2024年11月10日在线发表在Cancer Communications期刊上,论文……查看更多 -
2024-06-26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以下简称“生物所”)以第一完成单位,李琦涵研究员作为第一完成人完成的“全球首创手足口病EV71疫苗研制及产业化”项目,经由云南省提名,获得2023年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时隔近三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改革后重启第一届,从众多生物医药类项目中脱颖而出,该项目凝聚了科技人员的智慧与心血,体现了生物所作为国家队的责任与担当。查看更多 -
2023-10-07
我所王佑春教授主编的《Pseudotyped Virus》(《假病毒》)一书近日由 Springer出版社出版。这本专著汇集了国内外多个假病毒研究团队的专家,系统总结了假病毒技术的概念、构建、方法开发与标准化以及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长期以来,病毒的基础研究以及病毒疫苗评价开发面临各种限制,主要体现在许多病毒难以进行大规模培养,部分病毒的研究还需要依赖高等级实验室(BSL-3或BSL-4),很多新发突发传染病的病毒株不易获得。随着假病毒技术的出现和发展,这些问题不断得到了更有效的解决。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假病毒技术被广泛运用,尤其在新冠肺炎药物和疫苗的快速研发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成为研查看更多 -
2023-06-02
新冠病毒(SARS-CoV-2)流行演化过程中多种受关注的变异株(VOCs)的不断涌向对全球公共卫生造成了严峻挑战。为了应对不断涌现的变异株(VOCs),寻找广谱抗新冠不同变异株的治疗靶点,在此基础上开发一种广谱性的新冠治疗药物将成为遏制COVID-19大流行的关键。然而,以病毒蛋白RdRp和3CLpro为靶点的抗病毒药物面临易产生耐药等诸多问题,基于宿主的抗病毒靶点不仅是解决病毒耐药问题的重要策略,也使得开发广谱抗病毒药物成为可能。 芳香烃受体(AhR)感知色氨酸代谢产物,是一种免疫调节分子。然而,AhR在SARS-CoV-2感染中的作用以及AhR是否可以用作SARS-CoV 2及其变体的抗查看更多 -
2023-02-16
2023年2月13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马雁冰团队在美国化学学会知名期刊 ACS Nano 上发表了题为Engineered Norovirus-Derived Nanoparticles as a Plug-and-Play Cancer Vaccine Platform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利用诺如病毒结构蛋白VP1中的S结构域与SpyCatcher003基因融合,构建了一种通用的,模块化的肿瘤疫苗平台。 免疫治疗是临床治疗癌症的重要手段,肿瘤治疗性疫苗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肿瘤疫苗的主要策略是靶向肿瘤抗原,诱导特异性T细胞反应,通过机体免疫系统反应重建对肿瘤细胞的免疫监视和免查看更多 -
2022-03-28
近日,科技部印发《关于表彰全国科技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国科发奖〔2022〕18号),授予163个集体“全国科技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314人“全国科技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其中,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以下简称“院校”)5个先进集体和14位先进个人获得表彰。 一、获得表彰的先进集体(按公示名单顺序)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新冠应急疫苗研发攻关组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病原确证与溯源科技攻关团队 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国家昆明高等级生物安全灵长类查看更多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