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研究进展快报第3期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李鸿钧团队、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胡忠玉团队和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赵东阳团队合作
开展轮状病毒灭活疫苗在中国健康青少年人群中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研究
2025年4月1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以下简称“生物所”)李鸿钧团队在《疫苗》杂志(Vaccines)发表了题为“Safety and Immunogenicity of a New Rotavirus-Inactivated Vaccine in the Chinese Adolescent Population: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I Clinical Trial”的论文。研究报道了生物所独立自主研发的I类新药轮状病毒灭活疫苗临床I期试验结果显示,其在中国健康青少年人群中具备较好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人轮状病毒自1973年发现以来一直是世界范围内引起婴幼儿腹泻最主要的病原体之一。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项基于全球疾病负担结果的横断面研究显示(Tate JE等,2016,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2016年全球5岁以下儿童感染轮状病毒约有2.58亿病例,共造成约12.85万死亡病例。世界各国对轮状病毒引发的婴幼儿腹泻都非常重视,WHO也将防治轮状病毒感染提到重要的地位,促进各国政府在防治,特别是在预防轮状病毒感染,开发疫苗方面给予了高度重视。
该试验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设计。在本项研究中,96名青少年被随机分为三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分别接种疫苗或安慰剂。受试者在每剂疫苗接种后接受30天的不良事件(AEs)监测,并在全程接种后对严重不良事件(SAEs)持续监测6个月。所有观察到的不良事件和严重不良事件均被记录。采用微量中和试验检测中和抗体的几何平均滴度(GMTs)和血清阳转率,并检测轮状病毒特异性IgA和IgG抗体水平。
研究结果显示,各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8.33%、37.50%、12.50%和4.17%。中和抗体检测显示,低、中、高剂量组青少年在全程免疫28天后的GMTs分别为424.32、504.63和925.45。全程免疫后血清IgG的GMTs在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为6501.86、6501.82和10173.3,血清IgA的GMTs分别为2733.64、2233.29和3596.66。
图. 轮状病毒中和抗体、IgG抗体滴度和IgA抗体滴度在轮状病毒灭活疫苗接种受试者后的动态变化
本项研究结果显示,疫苗临床试验受试者接种该轮状病毒灭活疫苗后,发生的绝大多数不良事件为1级或2级,验证该疫苗在健康青少年中具有良好安全性。通过分析主要免疫原性终点结果,研究团队发现不同实验组的中和抗体GMTs及阳转率存在差异:在6-17岁青少年中,高剂量组的中和抗体水平显著高于中、低剂量组。进一步证明了该轮状病毒灭活疫苗在青少年中副作用轻微,并能有效诱导免疫应答。
本研究工作得到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2021-I2M-1-043),云南省科技重大科技专项(202202AA100006)和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专项面上项目(202201AT070236)项目的资助。生物所李鸿钧研究员和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胡忠玉研究员,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赵东阳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论文链接: https://www.mdpi.com/2076-393X/13/4/369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