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研究进展快报第1期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鲁帅尧团队合作开发了一种基于保守序列的基孔肯雅病毒mRNA疫苗可引发谱系间交叉反应性抗体,并在小鼠及恒河猴模型中提供抗感染保护
2025年3月28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鲁帅尧团队、王佑春团队和孙强明团队合作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信号转导与靶向治疗)发表了“CHIKV mRNA vaccines encoding conserved structural/envelope proteins confer broad cross-lineage protection againstinfection”( 编码基孔肯雅病毒保守结构蛋白/包膜蛋白的mRNA疫苗具有谱系间交叉反应性并提供抗感染保护)的研究论文。报道了使用基孔肯雅病毒(CHIKV)保守结构蛋白及包膜蛋白设计的mRNA疫苗可在小鼠及恒河猴模型中产生谱系间交叉反应性中和抗体,并在BALB/c小鼠模型、A129小鼠模型及恒河猴模型中发挥抗感染保护作用。
基孔肯雅病毒是一种由伊蚊传播的全球分布的致关节炎性甲病毒,已在 100 多个国家/地区报告,累计报告超过 1000 万例,对传播易发地区约 13 亿人构成风险。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 (CEPI) 将其疫苗开发列为优先事项。2018 年,CHIKV 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疫苗研发的优先病原体清单。随着旅行和贸易的全球化、全球气候的变化以及白纹伊蚊栖息地范围的扩大,CHIKV 大流行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因此急需开发一种安全有效的疫苗应对CHIKV流行风险。
图1 mCV-1与mCV-2疫苗的设计、结构预测、疫苗制备及细胞水平表达验证
基孔肯雅病毒分化为四个谱系,起初包括西非谱系、东/中/南非谱系和亚洲谱系,随着病毒的传播及适应性突变的产生,出现了传播范围更广的印度洋谱系,由最初的热带传播到白纹伊蚊栖息的温带地区。因此,为了兼顾各个谱系,尤其是影响力更大的印度洋谱系,本研究在NCBI数据库中筛选了769个来自四个谱系毒株的全长结构蛋白序列进行比对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选取保守全长结构蛋白序列及包膜蛋白序列设计了mCV-1与mCV-2两个mRNA疫苗,并在BALB/c小鼠模型、A129感染致死模型及恒河猴模型中进行了全面的免疫原性及有效性的评价。结果表明, mCV-1与mCV-2在BALB/c小鼠模型与恒河猴模型中引发了强烈体液免疫应答与细胞免疫应答,产生了针对四个谱系的广谱中和抗体,并成功发挥了抗感染保护作用。在A129小鼠模型中,低水平的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应答即可保护A129小鼠避免死亡,控制感染。
图2 mCV-1与mCV-2在恒河猴模型中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并发挥抗感染保护作用
研究结果充分展现了通过保守序列设计CHIKV疫苗的可行性及mCV-1与mCV-2的有效性,并展现出mCV-1与mCV-2可作为临床候选疫苗进一步进行临床实验的潜力。
本研究工作得到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2022-I2M-CoV19-002,2021-I2M-1-038, 2023-I2M-2-001)项目的资助。医学生物学研究所鲁帅尧主任技师、王佑春教授和孙强明研究员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梁晓鸣、周亚楠、杨云、李倩倩和王俊斌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92-025-02182-2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