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所学习李桂科先进事迹
2016年7月1日建党95周年之际,省卫生系统党委组织在云南省传染病医院召开了“全国医德楷模李桂科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第九次会议,各单位基层党支部纷纷派出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的学习。我作为质量系统支部的代表,通过听讲学习,在内心受到感动和鼓舞的同时,也感到很受教育。李桂科同志在山村行医35年,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了不平凡的人生。
报告会通过李桂科同志本人、妻子杨芬、山石屏村村长、被李桂科同志救助过的孩子以及电视台记者等人从不同的角度叙述李桂科同志一生无数感人的先进事迹。李桂科具有奉献社会、服务群众的责任心和爱心,35年如一日,倾尽心力为麻风病患者做治疗、康复,是麻风康复者心中的“好医生”;他在麻风院办起了学校,培养出大学生,是孩子们心中的“好老师”;他带麻风康复者们到城市旅游,为康复者们准备棺木,逝者按农村风俗安葬,每年组织清明节集体上坟,为老人过生日,是康复者心中的“孝子”;他带领康复者们种菜、养猪、养鸡,栽果树,把麻风村办成生态旅游度假村,是村民们心中的“好家长”“好干部”……
“我只是用35年时间呆在一个岗位上,用35年时间做了一项工作。”李桂科同志用简单朴实的一句话概括了他对30余年行医路不离不弃的守候,表达了他对党的赤胆忠心,也道出了他为人民鞠躬尽瘁的满腔热忱。1981年4月,身为洱源县皮肤病防治技术骨干的李桂科来到了位于县城60多公里外的山石屏疗养院工作,负责对疗养院里的180名麻风病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洱源县山石屏疗养院成立于1953年,是专门对麻风病患者进行隔离式集中治疗的医疗机构,疗养院建在洱源县炼铁乡黑潓江畔的山坳里,这里山高谷深、江宽水急,几乎与世隔绝。35年来,李桂科坚守在这里,以疗养院为家,视病人为亲人,精心为病人治疗、真心为病人服务,与山石屏疗养院结下了难舍的情怀,并于1990年将麻风院所有的病人全部治愈。
然而李桂科同志救人济世的道路并未止步。他的这样一句话让我感怀良深:
“我可以选择离开(麻风村),改变家人的命运;也可以选择留下,改变村里的病人和他们下一代的命运。但是这里的人们更需要我?!痹谏绞亮蒲旱穆榉缈蹈凑呒凹沂簦蛭缕缡?,又长期隔离在大山深处,自卑心理严重,怕接触人,走不出社会,为了使他们增强融入社会的信心。李桂科组织他们多次到外地考察生态种植、生态养殖,到城市旅游,李桂科在活动中与康复者同吃同住,增强他们融入社会的信心;为了消除人们对麻风的歧视与偏见,李桂科在疗养院开发旅游(生命关怀公益之旅),使旅游团队、大学生志愿者、社团组织走进麻风院;带领大家养猪、养鸡,发展经济林木,种植的300多棵核桃树已挂果,每年有几万元的收入。增强了康复者及家属重拾起生活、融入社会、发展致富的信心。
他与10多家社团组织联系合作,累计获得援助人民币100多万元,努力为麻风院修缮了危房,修通了路、接通了电、架设了人行索道桥,接通了自来水、修了灌溉渠,配置了残疾人辅助器具,帮助小孩读书。他为每户修建节能灶,各户配发了家用电器、收音机和电视机,有共用太阳能热水器、洗衣机,使麻风院各方面的条件得到改善,残疾康复者的生活得到照顾,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感到很幸福,由衷的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
李桂科35年坚守在麻风防治工作岗位上,刻苦钻研,业务过硬,勇于创新,长期在艰苦条件下尽职尽责、默默奉献,恪守职业规范,敬业奉献,在麻风防治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洱源县历史上是麻风高流行地区,麻风患病率高达27.3/万,在李桂科的努力下,患病率降至0.34/万,下降了98.75%,防治工作与科学研究成效显著,麻风防治工作1998年获卫生部先进集体表彰,“十一五期间麻风防治工作” 获云南省卫生厅、民政厅、残联、红十字会先进集体表彰。李桂科发表科研论文26篇,荣获县科技进步奖6项,荣获大理州卫生系统新技术、新项目奖7项,荣获第四届马海德奖,云南省麻风防治先进工作者,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先进工作者,大理州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奖,大理州“十佳医生”,“云南省第四届道德模范”、“云岭楷?!?,大理州五一劳动奖章,2014年荣获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云南省职业道德十佳标兵、云南省预防医学会沃森公共卫生特别贡献奖、“中国好人”、“云南好人”。2014年,大理州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李桂科同志用自己的一生为每位共产党员树立了学习的楷模,更为我们全体医药工作者塑造了学习的典范。作为生物所质量系统的党员,我们应该以李桂科同志为榜样,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发挥不平凡的作用,工作中不惧困难、敢于担当,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把好我所疫苗生产、供应和销售各环节的质量关,为了向国家不断输出合格、优质的疫苗制品而不懈努力!
质量系统支部报道
2016年7月5日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