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所寸韡同志荣获“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标兵”
近日,由共青团中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组织开展的2014—2015年度 “全国青年岗位能手”评选揭晓,我院寸韡同志荣获“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标兵”称号,全国仅31人获奖。
“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标兵”和“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是各行各业青年职工的先进代表,集中体现了当代青年职工追求梦想、爱岗敬业、刻苦学习、创新创造、扎实奉献的优秀品质,经广泛发动、多种方式择优推荐和严格审核等阶段,2014-2015年度共评选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标兵”31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662人。团中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号召全国广大青年职工以先进典型为榜样, 学习他们志存高远、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 学习他们敬业奉献、锐意创新的职业精神,学习他们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优秀品格, 立足本职岗位,积极投身“十三五”建设,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建功立业。
寸韡博士现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生物制品三室主任,担任北京协和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微生物学会病毒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青年委员会委员以及云南省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作为项目负责人已经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重点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和应用成果。已发表论文40余篇、参编论著两部、申请和获得发明专利五项。
寸韡博士从2006年至2008年在北京协和医学院进行研究生学习和工作期间,着眼于感染世界三分之二人口、传播极为广泛的人类病毒——单纯疱疹病毒为研究对象,首先阐明了单纯疱疹病毒调控蛋白ICP22的转录抑制机制,为研究单纯疱疹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和药物靶点,该研究论文获得了“2008年云南省优秀科技论文奖”一等奖;
在美国进行博士后研究期间,寸韡博士的研究工作主要关注于丙型肝炎病毒与脂代谢之间的关系,他的研究详细阐述了丙型肝炎病毒如何利用人体脂蛋白进行感染的特殊机制,该研究成果为阐明丙型肝炎病毒诱导慢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癌的致病机理提供了基本线索,并已获得国内外同行广泛引用。2011年作为创新技术人才被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从海外引进回国。并于当年评选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协和新星”。
本着学以致用的态度,寸韡博士回国后的科研开发工作深入到了生物制药生产第一线,是少有的进入生产系统的青年海外留学归国人员。从基层开始学习,寸韡博士逐渐建立了一支“产学研”为一体的工作团队,他目前带领的团队,不但进行着基因工程药物——重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商品名:吉洛英)的生产,同时还承担了新型疫苗的研发项目。2013年,寸韡博士带领的研究团队,在世界上首先建立了利用基因组编辑技术对大型DNA病毒基因组进行高效改造的技术,该技术将显著推进大型DNA病毒疫苗以及基因治疗病毒载体的研发速度,不仅获得了发明专利授权,而且相关论文也在国际权威的学术期刊发表。近期,他们在细菌性疫苗研发领域,率先在国内倡导不使用动物源性材料进行细菌疫苗的生产,进而降低未知人畜共患病病原体可能导致的潜在治病威胁,并完成了相应的科技攻关,建立了无动物源性材料生产细菌性疫苗的生产工艺。其次,他的研究团队,从目前大众关注度较高的环境保护角度出发,开发出了不使用苯酚高通量纯化流行性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的新技术,不但降低了疫苗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而且还显著降低了疫苗本身的内毒素含量(内毒素含量比现行中国或欧盟《药典》要求降低了100倍以上),该技术已同时申请了中国、美国、欧盟、印度等国家的专利,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所开发产品目前已进入临床申报阶段,有望为我国提供更高品质的新一代无酚低热源的流行性脑膜炎疫苗,从而助力于我国疫苗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