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楼一凤全国信息平台_凤楼信息茶楼的官方网站_风楼阁全国信息2024登录入口

奉献于人类健康事业

共创人类健康财富

党的建设

Party Building

向防艾英模王春同志学习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09-04-30 11:02:52 浏览次数:

 

近日,中共云南省委作出决定,在全省广大党员、各级干部和医务工作者中开展向普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科副科长王春同志学习活动。  

省委决定要求,要学习王春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牢记宗旨、坚定信心、对党忠诚的高尚品质;学习她注重医风、爱岗敬业、钻研业务的优秀品德;学习她关爱他人、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崇高思想境界,立足本职,开拓进取,全力打好新一轮禁毒和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云南,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奋斗。  

王春同志1974年参加工作,1989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普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科副科长、副主 任 医师,是中共十七大代表。作为一名拉祜族女干部,在参加工作的30多年来,王春全身心地投入到边疆民族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事业中,特别是1991年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以来,她努力学习,勤于思考,刻苦钻研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检验技能,结合工作实际撰写论文,参与制定当地传染病防治预案和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中长期规划;她积极投身边疆地区艾滋病防治事业,认真做好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联络、随访和医疗监护工作,经常深入少数民族村寨和高危人群中宣传党和政府防治艾滋病的政策法规,普及实用预防知识;她主动关爱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积极做好他们的心理疏导工作,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战胜病魔,被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视为最可信赖的医生;她助人为乐,多次把获得的奖金救济困难家庭,为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购买营养品,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医患情谊。  

8月中旬的一个周末,一大早,冒着小雨,王春坐上车,前往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而两天前她刚从孟连出差回来。这一次,她要到几个边境线的少数民族村寨调查,为一个中外合作的艾滋病防治项目作前期准备。  

在孟连近一周的调查,王春走访了数十个边境少数民族村寨和机关单位,重点了解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与当地的卫生防疫工作人员进行探讨和交流。王春告诉记者:“感染者和病人的医学调查、随访工作是艾滋病防治中最基础但又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及时地掌握感染者的信息,就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在与病人交流中,一句问候或鼓励的话,看似平常,却能让患者树立信心,战胜疾病。  

作为普洱市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科副科长、流行病学副主 任 医师,在工作中,王春接触过许多艾滋病患者。无论是哪一个患者,王春都像对亲戚朋友一样去关心他们,使她赢得了患者的信任和尊敬。一次,王春到医院看望一名艾滋病患者,一进门就微笑着主动走过去握住患者的双手,亲切地询问病情。这名患者顿时激动地流下眼泪:“连亲戚朋友都远离我,更没有人敢和我握手。”在感染者心目中,王春不仅是医生,更是他们的精神支柱。她带2名感染者到昆明参加了红十字会举办的HIV感染者关怀学习班,学习期间与她们同吃、同住,让患者备受感动。  

这次到孟连调查、走访的结果让王春感到很欣慰。近两年的监测表明,许多村寨的感染率正在逐步下降。更可喜的是,艾滋病防治知识得到普及,群防群治,共同抗击疾病的社会氛围渐渐形成。王春说:“少一个感染者,家庭就添一分和睦,社会就多一分安宁,这是我最大的心愿,也是我工作的动力?!?span lang="EN-US">  

1991年,王春主动承担起普洱市首批经监测发现的8名艾滋病感染者的随访和医疗监护工作,从此,再没离开过防艾工作的一线。在王春的帮助下,先后有23位感染者到云南省疾控中心接受药物治疗。王春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对艾滋病患者的无私关爱,得到国际卫生组织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30多年的辛勤付出,王春赢得了群众的爱戴和尊敬,她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巾帼奖”、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被授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童之友奖”、英国贝利“马丁奖”、澳大利亚红十字会和中国/云南省红十字会艾滋病预防与关怀项目“无私奉献奖”。  

   

×

用户登录